国内音乐界最高奖项"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08-10-31  浏览次数: 673
国内音乐界最高奖项"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

2003-07-11 10:50:16 广州日报

 

“金钟奖”将成为广州建设“音乐之都”的强大助力

  南方网讯  今天(7月11日)下午6时,设立于2001年的中国音乐界惟一国家级综合性专家大奖———“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的签约仪式将在鸣泉居举行。这个中国音乐的最高奖项缘何选中了广州?广州又为何接纳了“金钟奖”?记者昨日(7月10日)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党委书记、中国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和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

  希望提起“金钟奖”就想到广州

  吴雁泽认为,“金钟奖”选择了广州,对中国音乐事业长期的建设发展和对广州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有两个原因:一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目前,广东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方针,广州也非常重视文化的建设。广州不仅是经济上的排头兵,还将成为南方的文化大都市。第二个原因是,作为一个要长期办下去的奖项,主办方希望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以后一提起“金钟奖”人们就会想起广州,一提起广州,就会想起“金钟奖”。

  广州结缘“金钟”条件得天独厚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但可以把‘金钟奖’办好,而且可以办得很好!”陶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相当自信。音乐专业出身的陶诚表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是最无国界的。

  他说,广州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的传统和基础。“广东音乐”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早已蜚声海内外,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文化,曾经培育出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等闻名中外的音乐家,可以说,近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最好的就是广东;广州又是中国内地当代流行音乐、轻音乐的发源地,涌现出众多的音乐人;广州的群众一向有组织音乐演奏、歌曲演唱活动的传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在广州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意识强,市场操作方式也比较成熟规范,该奖落户广州,必然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金钟奖”不会办成“奥运会”

  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广州)”将于今年12月在广州举办,广州市政府将出巨资打造。

  据悉,此次“金钟奖”继续设立了“终身荣誉奖”,以表彰十位老一辈音乐家,他们将会被授予24K纯金的“终身荣誉勋章”。本届“金钟奖”将引进市场运作机制,所有的经济收入将作为下一届金钟奖的经费。同时,颁奖晚会也将是一台观赏性极强的音乐盛会,并将面向全国转播。

  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介绍,“金钟奖”将力争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权威性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音乐界的盛事,“我们希望今后在‘金钟奖’上获奖的选手,每一位都是真正的顶尖音乐家。”比赛将以2~3年为一个周期,每年举行2~3个专业项目的比赛。本届将举行声乐比赛、小提琴比赛和二胡比赛,设立金、银、铜奖。由于音乐特别是器乐的门类实在太多,所以“金钟奖”不可能办成“奥运会”式的综合性赛事,而是会选择10个左右的项目循环参评。陶诚解释,如果规模太大、次数太频繁,将无法保证权威性和质量。他也表示,“金钟奖”要成为世界一流音乐盛事绝非一日之功,广州也不会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去运作这个项目。

  打造“音乐诺贝尔奖”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苗青:“金钟奖”永久选定广州,广州在未来还考虑围绕“金钟奖”举办高水平的音乐节,这将大大促进它的知名度的提升,为打造国际著名的音乐盛事打下基础。同时,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广州还缺少在国内、国际打得响的文化品牌,“金钟奖”正好为广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广州市文联主席、音协主席刘长安:“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最高奖,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中国音乐界的诺贝尔奖”,力争与国际上的大奖齐名。如果没有电影节,小小的戛纳可能至今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广州的基础比戛纳好得多,现在就是缺这样一个文化盛事。

  著名高胡演奏家、广东音乐第三代传人余其伟:“金钟奖”在广州举办,本身就是对广州经济力量和综合实力的承认。但是广州一定要认真、严肃地运作这个奖项,尽力完善它。这样一个文化品牌是很珍贵的,千万要防止变为名不副实的“盛事”。  

  让“金钟奖”成为广州的节日

  如果提到“金鹰奖”,你首先联想到的是某部获奖的电视剧,还是永久主办这个奖项的长沙?同样,今后,人们提到“金钟奖”时,如果首先联想到的是广州的话,这是否意味着广州有可能成为中国音乐的一块吉祥宝地?当一部部音乐佳作由广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时,当“金钟奖”在广州的评选颁奖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节日时,广州距离中国的“音乐之都”也为时不远了。

  举办大型文化盛会,是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知名度的一大捷径。这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幸运。它的背后比拼的是城市的“内功”:经济实力、交通状况、人文环境等。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才能为文化盛会提供支撑的平台;而文化盛会本身也是文化经济产业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运作得当,同样也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

  在“金钟奖”落户广州的背后,其“老东家”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看中的是广州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音乐文化群众基础。前者可以提供良好的演出场所和票房保障,后者突出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广东音乐”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音乐的进程,比如冼星海、马思聪等大师级音乐家从广州走向世界;还有,最近20多年来,广州更是大陆流行音乐的沃土,许多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手由此红遍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金钟奖的落户,可以强化广州这方面的优势。

  当然,“金钟奖”从落户到办好有个前提,这就是必须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果说,在起步阶段广州政府还可以提供政策乃至资金上的支持外,今后要办好这一奖项,更需要进行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具体来说,广州市文化主管部门要从管、办文化不分的状态中分离出来,通过整合社会文化传播中介公司的资源优势,让“金钟奖”的运作市场化。这条路并不容易走。祝福“金钟奖”能够在广州闯出一条新路。(编辑:冯怡驹)

相关链接